当阳:“制度+科技+信用”三轨发力,探索根治欠薪新路径
根治欠薪,难点在非建筑领域,关键在于扭转“事后追讨”的被动局面。为破解“发现难、处置慢、根治难”的困境,湖北省当阳市深化非建筑领域劳动用工监管改革,通过“制度+科技+信用”的系统性创新,推动治理模式从“被动响应”向“主动防控”深刻变革,探索出一条源头可溯、过程可控、风险可防的精准治理新路径。
制度创新织密“责任网”,变“单打独斗”为“系统治理”
面对以往因职能分散、协同不足导致的“整治—反弹”循环,当阳市以体制机制创新破题。核心举措是建立“欠薪防治联席会商制度”,由市WG彩票 局牵头,联动市委政法委、总工会、科经局、信访局、公安局、法院等多部门,构建常态化风险研判、线索移交与联合处置的工作闭环,实现了从“信息孤岛”到“问题共治、责任共担”的格局转变。
治理触角同时向基层延伸。当地创新实施“WG彩票 专员+工会指导员”双联动机制,并建立欠薪举报信息员队伍,通过起底摸排、举报预警与快速处置,构建起“全域覆盖+精准触达”的欠薪摸排网络。这支队伍不仅是“监管员”,更是“服务员”与“宣传员”,在排查风险的同时,主动指导企业规范用工,实现欠薪风险早发现、早介入、早化解。
今年以来,已共同研判处置欠薪线索189条,开展入企宣传服务130余家,并对5家存在欠薪风险的企业成功实现靠前处置,真正做到了劳动保障“零距离”、治理响应“加速度”。
技术赋能打造“智慧脑”,变“被动响应”为“主动发现”
制度落地离不开科技支撑。当阳市对原有“非建领域欠薪预警平台”进行战略性升级,注入“精准化”与“智能化”基因。平台归集整合企业用工备案、社保缴纳、银行代发工资、员工考勤等多维数据,动态构建企业劳动用工“全景画像”,实现对1981家重点用人单位全过程动态监管,让监管视线从“模糊感知”走向“清晰透彻”。
依托大数据模型,平台对企业水电费、税金缴纳、工资支付、人员流动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跟踪与智能研判。一旦识别出欠薪风险异常模式,系统自动触发分级预警,并将线索直接推送至监管端,推动劳动监察从“被动接案、事后处置”转向“主动发现、提前干预”。
今年以来,平台已生成欠薪风险预警21次,自动划分Ⅰ级风险5家、Ⅱ级风险7家、Ⅲ级风险6家、Ⅳ级风险3家,并依据规则指派至对应属地部门开展核查与化解,形成“预警—分拨—处置—反馈”的完整治理闭环。
信用引领树立“风向标”,变“末端惩处”为“源头引导”
根治欠薪顽疾,关键在于构建长效治理机制。当阳市致力于打造“守信激励、失信惩戒”的治理生态,以企业劳动用工全链条行为为依据,开展动态信用评级。截至目前,全市已有6868家用人单位完成诚信等级评定。
基于评定结果,实施差异化分类监管:对567家A级单位开辟绿色通道,使其“无事不扰、合规畅行”。如连续获评A级的某化工集团,在行政审批、融资信贷和项目招投标中享有优先便利。而对存在失信行为的企业,则依法实施重点监察,并将信息推送至发改、市场监管、金融等部门,在招投标、融资贷款、政策扶持等方面予以限制。某陶瓷公司就因拖欠工资,在招投标中被“一票否决”,原有银行贷款也被冻结,切实感受到“一处失信、处处受限”的约束力。
通过强化信用评价结果的跨部门应用,有效引导企业从“被动合规”向“主动守信”转变,为构建和谐劳动用工环境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此次改革是当阳市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实践。通过“制度+科技+信用”三轨深度融合,不仅有望从根本上遏制非建领域欠薪现象,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,也将为营造更加稳定、公平、可预期的营商环境,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注入持续动力。
相关附件:

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730号